Development Zone Updates

开发区动态

开发区动态

2024-01-10

​ “北跨”一年后,西安城北新“进阶”

发布时间:2024/01/10来源:经开区管委会官网
字号调整 - +

2023年最后几天,西安经开区拿到一份商务部的“大礼包”:

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排名中,较2022年“飙升”5位,于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23。

无独有偶。

2023年7月,赛迪顾问发布的“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”排名中,西安经开区排名亦同比提升5位,在经开区中列全国第14、西部第1。

两份榜单上都成为“超车选手”,说明成绩是很过硬的。

从中能发现什么?

01

“北跨”力撑经开区

2023年2月西安提出的“北跨”战略,用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栋的话说,其整体思路是,在“向北跨越渭河”的同时,引导全市的经济要素、人口有序地向北形成新的积聚,为城市拓展发展空间。

其重点区域主要涉及“三城三区”,即渭河北岸的空港新城、秦汉新城、泾河新城、高陵区、临潼区、阎良区,以及渭河南岸的未央区、经开区、灞桥区、浐灞国际港的部分区域。

其中,经开区是主要的承载区。

为什么?因为“北跨”的核心要义,是要“向北跨出工业强市的一大步”(西安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语)。而自成立起,经开区就坚持“工业立区,产业强区”的发展思路,30年筚路蓝缕,目前经开区已是西安开发区中的工业NO.1。

其工业总量占全市的四分之一,自2015年商务部重启综评以来,就是西部地区唯一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国家级经开区。

此外,经开区也是“北跨”的先行者。

早在2003年,就有西安经开区和高陵区合作共建泾渭工业园,坐落于“北跨”重点区域的腹心地带。20年后的今天,泾渭工业园的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已占渭北区域的四成,是名副其实的产业核心聚集区。2021年3月,经开区又与临潼区携手,共建渭北新城,目标打造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引擎……

换句话说,西安要工业强市,作为工业龙头的经开区,要先扬起来。

西安工业的高质量发展,就是要把经开区当作“肩膀”,借助其工业实力、区域融合发展经验,以及渭北两大“飞地”的“双臂”协力,扛起一个强大的万亿级渭北工业大走廊。

02

考评视角:西安经开区“加分”在哪?

商务部考核国家级经开区发展质量有五个指标,分别是:对外开放水平、经济发展质量、科技创新能力、绿色低碳水平,区域协调发展。

西安发起“北跨”战略后,经开区一年来发展更是“顺风张帆”。

我们且从这五个指标的视角,来看看经开区究竟“加分”到了哪里。

先说“对外开放水平”。

这本就是经开区的“优势科目”。其拥有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、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(经开区)两大开放平台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00亿美元。

也是出于其开放优势,2023年10月,经开区引来建区以来最大的外贸制造业投资项目——世界500强采埃孚,计划增资建设小型气体发生器扩能及研发中心项目。2023年12月,又与德国依必安派特集团签订协议,其将在经开区建设全球第二大生产基地。

10天后,西安经开区中欧合作产业园开园,目标引进欧洲和国内智能制造中小企业,打造外资企业聚集区,这无疑将经开区的对外开放,提升到全新水平。

再看经济发展质量。

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,西安经开区完成生产总值1125亿元,每平方公里9.25亿元的产出强度列全市第1;全区市场主体总量8.36万家,“五上”企业1323家,工业产值约占全市近四分之一,是西部地区世界500强和中央企业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。

2023年西安经开区建设项目的表现也可“窥斑见豹”。全年经开区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07个,总投资2687亿元,重点项目总体呈现固投增速稳、制造业比重高、亩均贡献大等特点。

三季度,经开区重点项目实现形象进度投资462亿元,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6%;已开工项目33个,占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的100%;竣工项目14个,占年度计划竣工项目的100%。诸多重点项目超额完成,意味着经开区在抓大项目上取得成效。

绿色低碳水平,同样是经开区立区一大亮点。

其区域内的诸多品牌企业,均为所在领域的“绿色明星”。如发力报废汽车回收体系构建、打造绿色供应链的陕汽,还有位于经开区泾渭工业园的吉利汽车西安工厂,是国内整车企业首个零碳工厂。吉利还与经开区共建了陕西最大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。此外,坐落于经开区的“隆基绿能”,已做到制氢产能世界第一……

与之相对应,经开区继2022年入选陕西省第三批绿色工业园区后,去年3月,又获批国家级“绿色工业园区”,成为陕西唯一入选的开发区。

科技创新能力方面,经开区推动了汽车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龙头企业聚集,这些高新技术企业,加速了区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,正将经开区建成一座“硬科技新区”。

比如区内企业的西安大医集团,是亚洲第一,世界第二的伽玛刀制品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;去年12月,经开区两家企业——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、西安优耐特容器制造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后,又被认定为陕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,使得经开区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,累计数量达到44家。

区域协调发展方面,除了前述的与高陵共建泾渭工业园,与临潼共建渭北新城,2022年起,西安经开区还落实商务部的决策部署,与昆山经开区、沈阳辉山经开区签订合作协议。如今,通过援疆、援藏等合作,西安经开的力量正更广泛地散发出去,成为践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之一。

03

从“中心城市”到“西安都市圈”

《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》提出,要实现中心城市“瘦身健体”,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,带动周边兄弟城市实现同城化融合发展。

从这一点看,“北跨战略”及经开区的提振,既是西安“骨架”拉大的反映,也是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力,带动西安都市圈的关键依凭。

回顾过往,西部城市普遍存在中心城区发达、周边经济薄弱的情形,表现为“资源向中心集中”,“辐射带动”不足。这正是限制西部富强的一大掣肘。要想突破该壁垒,首先是将发展动能辐射到县域经济,再逐步向外拓展。

可供镜鉴的是,东南城市,以及部分中部城市,县域经济的表现多优于西部城市。比如合肥有肥西、肥东和长丰;郑州有新郑。东南城市中,上海周边的苏州、南通、嘉兴三个地级市,实现了下辖县均入列百强县的“大满贯”,这也是上海辐射力超强的主要体现。

回到西安,主城区的实力还是较为可观的,要首先补强的也正是县域经济。

在此之时,通过依托经开区,“北跨”带动高陵区、阎良区、临潼区等县域经济的勃兴,既解决了中心城区空间不足、瘦身健体的刚需,也将能够向北串联富平、耀州,实现与渭南、铜川等市的融合发展。

2023年以来,高陵、阎良、临潼把握风口,已纷纷把“做强县域经济”作为主攻方向。

在这种背景下,目标打造为西安开放新门户的经开区,需要建设成为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、西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和示范区,其发展经验,也需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,源源不断输出到渭北广袤的“试验田”上。

不能不引人遐想,1410平方公里的“北跨”区域总面积上,有空港、陆港、先进制造业产业园、进出口贸易平台、国际会展,以万亿工业大走廊为杠杆,将撬动怎样惊人的聚变之力?

向北拓路30年的西安,已然打开多点“扩容”,空间发展的全新格局。